喬建祥談管理者的執行力

 品牌-營銷-管理類文章    |      2019-03-12

許多管理者熱衷于執行力是在整體經營能力缺乏的情況下寄希望于奇跡。他們的愿望非常清晰:栽一顆蘋果樹等待成長、成熟周期太長,就租一顆蘋果樹,找能接受未來收獲的承諾而不需要先付錢的、最廉價的人坐在樹下等蘋果從樹上掉下來。如果砸中其中一個人的腦袋,成為牛頓,這種接近無本的投資就成功了。

這就是中國最普遍存在的執行力的機會主義思想。當有人恰巧在這種機會主義中成功了以后,牛頓的蘋果就成為魔鬼誘惑亞當夏娃(見《圣經》)的道具,大量的管理者去聽執行力的課,給被管理者講執行力的故事。由于管理者先天的管理能力缺陷與這種恰巧成功的機會主義的不可復制性,蘋果又成為引發特洛伊戰爭(見《荷馬史詩》)的種子,管理者與被管理者的矛盾日益尖銳,執行力在此刻成為一把刺向雙方的雙刃劍。

機會主義勢必引起急進的心理,它不再是經濟學中由于資源的稀缺性產生出來的關于選擇的經濟學理論,而成為一種道聽途說的關于成功的先驗幻相。理性在此刻已經失去了作用,偏方思維開始漫延……訴諸于心理學以控制被管理者的心靈、訴諸于權力達到讓被管理者聽話照做的目的、訴諸于成功學扭曲被管理者的人格、訴諸于奴性讓被管理者成為沒有思想的奴才……

無疑,種種急進的方式只會導致一種結果,焦慮或集體焦慮繼而陷入機會主義與虛無主義的沖動與迷惘之中。

一個企業從管理者(CEO、總經理)到看門的都是執行者。作為一個管理者在強調執行力的時候要清楚“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見《論語》)的道理。恩特品牌營銷強調管理者的科學與藝術性,原因就在于此,因為它是道、是哲學,人的哲學。

人的稟賦不同,后天的修習也參差不齊,如果不能因人施于事物,執行力不會有好的結果;同樣,人與事物齊,而事物本身無序,執行力同樣不得善終。這在《莊子·齊物論》中表述為:“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詭譎怪,道通為一?!?/span>

一就是整體性,就是大全,不是局部,整體也不等于部分和。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團隊不等于一個一個的團員,這就是整體不等于部分和的意思。換一個思考方式,現在大家講的執行力只是普遍性強調一種工作意愿,而不是計劃執行。 所以,執行力應該在事前強調它的計劃可靠性,組織的有效性,協調、控制的科學與節奏性。

知性的思維方式讓我們關注于局部而失去了理性對知性的總體規范能力,這是目前中國管理者的理性失張問題。

管理者似乎忘記了什么是井井有條,井然有序;而是要表現出工作熱情,表現出表現。這種權威性的思想是一種不自信的表現,管理者害怕井井有條是因為擔心自己無事可做,不能滿足自己的支配欲望。從這一個角度來看,中國自從1840年以后,就開始不自信了,就要每天說,大聲說,然后希望別人聽并且服從。

企業的根源依然回到了文化不自信上。我們的蘋果就是蘋果,西方的蘋果可以代表上帝,可以代表科學,也可以代表戰爭或愛情。執行力的強調是一種低級的生存策略,它強調的是去行動,而不是去思考。一個不會思考的企業是不可能有發展的,就像一個不會思考的管理者只能是包工頭式的車間主任。

所以,管理者強調執行力是執行意愿的時候,應該思考一下員工看待工作的意義;當管理者強調執行力是一種專業能力的時候,應該思考一下員工對專業的興趣有多少;當管理者強調執行力是一種職業道德的時候,應該思考一下員工所擁有的是什么樣的文化思想。

如果對執行力有個總結性地陳述,那就是關于工作對人的意義問題、人的興趣問題、人的文化人格問題。只有執行者覺得有意義的時候才會認真去做,只有做的是有興趣的事情才會去學習讓自己擁有能力,只有擁有完整的文化人格的時候才會將人、事、物看作是統一的完整的世界。

就像恩特做品牌策劃,從來不強調品牌至上,恩特永遠強調企業經營的整體性。品牌營銷應該放在企業整體經營的思考中去思考,這樣才能讓企業的運轉有效,從而讓品牌營銷為企業產生價值。

這也是恩特不厭其煩地講解企業經營管理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