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銷的節奏感

 感性學營銷    |      2019-03-12

作為商業的具體活動,營銷決定著商業活動的科學藝術化程度。它是拜金主義時代是否終結的預演,也是商業文明兩個向度的終點,即,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同一。

營銷入手處并非總是人們的需求,因為在人類初始生存階段,根本不需要任何物質與精神的產品;從根本上講,一切文明的行為,都是生存性思想與觀念生成發展的結果,最終演化出商業活動,有了營銷的任務。

換言之,對世界(事物)的認識成為了營銷的起點,而將認識的思維性活動通過營銷這一特定的方式展開,營銷就有了具體的演繹范圍。如,對群體生存現象與種類關系的研究、個體興趣與群體偏好的聯系、群體與個體對自然韻律與人類行為藝術的被影響程度等。

以往營銷談的是消費需求到滿足的過程,這種談論方式是實用的思想,具有較強的操作性,是一種物化思想的產物,缺少人文主義的生活藝術觀念。當然,中國由于缺少啟蒙教育與美學思想的德育教育,在營銷行為中就顯得更加機械主義。

我們可以將這一營銷思想作思想實驗,即,哥白尼的世界觀下,人們對自然的認識產生的變化,目的論逐漸轉向自然世界,贖罪券就不需要再購買了;在牛頓的世界觀下,人們改造自然后形成的機械論世界觀,也就有了工業革命,人們對手工業時代的商品購買轉向了工業革命后的產品購買。

我們因為有了牛頓的機械論的世界觀,才獲得了一個穩定的世界,人們才可以去研究它,這是牛頓偉大的地方。

我們的營銷思想實驗,從根本上講,它是人學的意義,我們可以理解成營銷預先設計了一個人的第三條腿,亦即對斯芬克斯之迷的營銷式解答。

這里我們可以感受到營銷的節奏是由一般到具體,或者說是由思想到現實的過程。

在中國的商業世界里,遵守的是叢林法則;因為中國還是一個掠奪期的市場經濟,這個時期人們往往并不在意營銷的人性目的,相反,它通過榨取人性的善良、恐懼、無知在底層百姓身上獲得利益。中國式營銷就是這個利益群體的手術刀,百姓就是手術臺上的病人。

這種盜跖文化注定是無法成就商業文明,給人以幸福的。

很多人或許不同意這個觀點,認為百姓可以選擇說NO!事實上,百姓沒有任何選擇的能力,因為中國的百姓是沒有基本人權、自由和財產權利的,社會主義下的計劃經濟本身就決定了這種權利結構。比如教育,它不應該是一個商品,但我們商品化了,并且與演員搶飯碗。其它的公共品,如景區、公園、市政、公路、醫療、司法等,都商品化了,或者成為某個群體的工具,它變相對百姓的財富進行了掠奪。

我們在這些公共品領域里,營銷上的一切策略都不用,因為用不上。它屬于權力交易,而權力交易并不需要營銷手段。

所以,我們這里的營銷是指私人品而非公共品。這與西方的營銷是不同的,我們許多營銷工作者往往機械式使用營銷理論,忽視了營銷理念是在市場經濟世界建立起來的,它依賴的是商業文明,而不是在掠奪的強權政治下建立起來的。這就是為何營銷策略在中國總是失效的根本原因。

營銷的科學性在于數據分析,這是西方的經濟學傳統,這一點在中國企業身上并沒有多少體現。而營銷的藝術性就更糟糕,因為是實用主義所以通常很粗糙。

比如價值工程設計,是科學性的表現,這也是營銷的核心。但由于企業主并沒有經濟學知識,他們經營企業用的是家庭經濟的計算方式,雖然這是最早的經濟學的雛形,但與現代的經濟學無法相提并論。

而營銷的藝術性就是將這一價值工程分段標識,并連結成一個一個的音階,使之固化一定的幅度內且有序彈奏,就是營銷的節奏感。